1、丈量起譜子:
丈量起譜子,就是繪制古建彩繪彩畫的畫稿。先將彩畫構(gòu)件的部位、長度、寬度。
一一丈量并記錄清楚,再以牛皮紙配紙,如明間大額枋兩鞅角距離為4m時,則配紙只要二分之一,即2m。并按明間、次間、稍間依次配齊,然后扣除“老箍頭”付箍頭”,再行摺紙三再按間用炭條在紙上繪出所要的畫譜,名為“起譜子”,也就是彩畫稿。作畫時,先畫箍頭寬度(一般為120mm)再畫“岔口線”、“皮條線”、“枋心線”,“盒子線”。起譜子時應(yīng)以明間大額枋為準(zhǔn),其作挑檐桁、
下枋均依據(jù)大額枋五大線尺寸,上下箍頭線必須在一個垂直線上。譜子粗線起
完后,再用墨畫一遍,稱“落墨”。然后用大針按墨線扎孔,孔距2mm,保為“
扎譜子”。扎譜子大針要直扎、扎透,不要扎斜。一個殿座只需起一個角即可,
就是畫四分之一畫稿。
(1)丈量起譜:
即繪制足尺圖樣。先準(zhǔn)確地量出要繪制彩畫部位的長寬尺寸,然后配紙,以優(yōu)質(zhì)牛皮紙為宜,如不夠長寬可進(jìn)行拼接。彩畫圖案一般上下左右對稱,配紙夠圖案的二分之一長,然后“折中”,即將紙上下對折即可。如需分三挺的,還要分三挺,并注明間別及部位。先用炭條在折中的紙上繪出所需的紋樣,再用筆墨勾勒,經(jīng)過扎譜后展開即成完整圖案。大樣繪完后用大針扎譜,針孔間距三毫米左右,為了便于扎孔,可在紙下墊氈或泡沫塑料等。如果做比較大的古建彩繪工程,應(yīng)將顏色代號寫在譜子上一并軋孔。如遇枋心。藻頭、合子等需要畫龍紋或不對稱的紋樣,則應(yīng)將紙展開畫。
(2)磨生油、過水、分中、打譜 在分中打譜之前,用砂紙將生油地仗滿磨一遍,用水布擦凈,稱為“過水”。然后根據(jù)構(gòu)件長寬尺寸定出橫豎中線,稱為“分中”。將譜子定位攤平,用粉袋循孔拍打,使色粉透過針孔印在地仗上。
放樣的另一個方法是用粉筆或紅土直接將圖案紋樣描繪在需要繪制彩畫的部位上,叫“攤活”,但不如前一方式準(zhǔn)確。
2、磨生油:過水布、分中、打譜子彩畫部位生油地干后,以細(xì)砂紙磨之,再用水布擦凈,用尺找出橫和豎中線,以粉筆畫出,名為“分中”,再以譜子中線對準(zhǔn)構(gòu)件中線攤實,以粉袋循譜子拍打,使構(gòu)件上透印花紋粉跡,謂之“打譜子”。
3、瀝大小粉:瀝粉前先將粉漿裝在瀝粉器中,然后通過手的壓力將粉漿由粉尖擠出,瀝于紡紋部位上叫作“瀝粉”。瀝粉時要根據(jù)譜子線路,如五大線(箍頭線,盒子線,皮條線,岔口線,枋心線),用粗粉尖瀝,叫“大粉”。大粉寬度在5mm左右,兩線間距為一線寬度。金琢墨單粉條,叫古建彩繪二路粉。粉條成半圓形,龍鳳花紋云等叫“小粉”。瀝出粉條要橫平豎直,如挑檐桁與大額枋為同樣茶紋時,上下小粉也要有區(qū)別。
4、刷色:大木刷色,以明間挑檐桁箍頭刷青色為準(zhǔn),叫“青箍頭、青楞線、綠枋心”,次間為“綠箍頭、綠楞線、青枋心”。次間、稍間又相互調(diào)換,如其間數(shù)多者,均以此類推。斗拱刷色,以角科柱頭科為準(zhǔn),必須“綠翹綠昂青升斗”,再向里推,為“青翹青昂綠升斗”。青綠調(diào)換,如遇雙數(shù)時,中間兩攢可刷同一顏。壓斗枋底面一律為綠色。
5、包黃膠:
單粉條和雙粉條,多數(shù)要貼金箔,所以在貼金之前,要包一道黃膠托襯金箔的光亮,可避免因金箔有砂眼和口露出地來。
6、拉暈色、拉大粉:
將淺青色(三青三綠)刷于金線兩側(cè),由淺至深,“暈色”。箍頭暈色寬度一般為箍頭的三分之一,其余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
靠金線畫一道白線,叫“拉大粉”。粗細(xì)以暈色的1/3為合格,并可以起到齊金的作用。
7、壓老:
一切顏色都描繪完畢后,用最深的顏色如黑煙子、砂綠、佛青、深紫、深香色等,在各色的最深處的一邊,用畫筆潤一下,以使花紋突出,這叫“壓老”。在死箍頭正中畫一黑線,名叫“掏”。檁頭、柱頭刷黑,名叫“老箍頭”。
8、檢查修補:
彩畫成活后需認(rèn)真進(jìn)行檢查,有無遺漏、弄臟之處,然后用原色修補整齊,后又自上而下打掃干凈,這些工作,稱為“打點找補”。彩畫的這種打點找補完成后才算全部過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