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生活在我國北宋年間的一位大文學家,是一位有世界貢獻的文化巨人,他于文學、藝術、醫(yī)學、經(jīng)學,以及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創(chuàng)作方面都有突出成就。這顆熠熠閃耀的巨星,在11世紀的中華大地上大放光芒,并一直光耀至今。
東坡書院坐落在著名的陶都——宜興市丁蜀鎮(zhèn)。丁蜀鎮(zhèn)的名稱得自于鎮(zhèn)區(qū)的丁山和蜀山?,F(xiàn)丁山因開采陶土而名存實亡,唯蜀山植被繁茂,又因南麓的東坡書院和東麓的“娘娘廟”而日漸興旺。據(jù)說,蜀山原名獨山。從其山體形狀看是名副其實的。獨山地處太湖之濱,周圍一片平地,唯獨山一峰突起。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應同科進士宜興人蔣士奇、單錫之邀,買田筑室于獨山南麓,擬老陽羨。東坡在漫游獨山時,看其獨立于畫溪之東,山勢似四川眉山,頓生思鄉(xiāng)之情,由衷嘆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將獨山易名為蜀山。
東坡書院位于丁蜀鎮(zhèn)一條東西向的東坡街上。街道北側凹進去的一塊場地后面一幢粉墻黛瓦的江南式
園林建筑裝修就是東坡書院。粉墻黛瓦的墻門,配上花崗巖石庫門頗有江南鄉(xiāng)土氣息。門額上懸掛著我國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的“東坡書院”四個大字。大門左側有一個月洞門,是現(xiàn)在的“東坡小學”的側門。走進東坡書院便是一個雅致的江南小園林。西側栽有竹子和桂花樹,東側是太湖石堆砌的水池,一組石牛臥池栩栩如生。按書院舊制,院中有一條東西向的泮溪,溪上有一座看上去年代很久遠的泮橋。泮橋后面植有兩棵蒼翠的雪松。東坡書院房屋共有七間四進。第一進正門中央立一屏風,屏風上是東坡書院簡介,兩側為管理用房。走過正門便是天井,其西側為一月洞門,月洞門里是一個院落,靠圍墻建有一圈碑廊,刻有東坡手跡及后人懷念東坡的文章。第二進為“饗堂”。是東坡在常州和宜興活動事跡陳列館。正廳中央立東坡全身立像,東坡手持毛筆,雙目炯炯有神。廳上懸的匾額為“東坡買田處”五個大字。立像身后是屏風,屏風上畫的是一幅荊溪山水風景畫。屏風兩側的對聯(lián)是:玉女銅管溪山無恙七百年毓秀鐘靈盡是東坡桃李,鵝湖鹿洞文字有緣六千里尋幽選勝依然西蜀峨眉。走過二進大廳又是一個天井,東側廂房為“懷蘇堂”,里面陳列日本的“東坡迷”左藤房雄紀念蘇軾的文章和保存蘇軾文集的實物。第三進為“講堂”。梁上懸掛二塊匾額,前一塊是“講堂”,后一塊是“似蜀堂”。正面屏風上掛的是用黃銅板雕刻的“蘇文忠公治學篇”,內(nèi)容是:但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節(jié)皆數(shù)過盡之。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奢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此,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求??尚尚?。細讀《治學篇》似見一代文豪腳踏實地之學風。第四進為二層七間望湖樓。據(jù)說,登樓可遙望太湖。前院有一古井為“東坡井”。后院是一個小小的橘園,為蘇軾“楚頌帖”意境。東坡買田筑室于蜀山后,興之所至,寫下了著名的“楚頌帖”。其內(nèi)容是: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王逸少云,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之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栽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六月,蘇軾從海南北歸至常州(舊時宜興屬常州府),七月病辭于常州城內(nèi)顧塘橋畔的孫氏館,了卻了他終老常州的愿望。
東坡書院最初叫“東坡草堂”,是蘇軾選擇的終老之地。之后又擴建成“東坡別墅”。元代在原址上建起“東坡祠堂”。后又廢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工部侍郎宜興人沈暉在此重建“東坡書院”。作為文人學士例行集合,緬懷先賢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多次修繕、擴建。咸豐年間,書院被焚。光緒八年,當?shù)囟募彝搴腺Y重建“東坡書院”。作為宜興東南八鄉(xiāng)培養(yǎng)人才之地。光緒三十二年廢科舉,改為“東坡高等小學堂”。后為“東坡小學”所在地。1983年書院被列為宜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東坡小學從中遷出。2002年,書院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丁蜀鎮(zhèn)政府籌資修建“東坡書院”,并新建碑廊,使古老的“東坡書院”煥發(fā)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