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構建筑朔州崇福寺彌陀殿,國三,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60多年的歷史,站在大殿內還能看到明間攀間枋下的墨書題記“維皇統三年癸亥□□拾肆日己酉之時特建”(公元1143),它的脊飾琉璃,梁架斗拱,塑像壁畫,門窗匾額等均為金代原物。在我國現存的古代佛殿中,彌陀殿體量之大僅次于遼寧省義縣奉國寺大殿和山西大同上華嚴寺的大雄寶殿。上世紀九十年代,歷經五年落架大修,使這一珍貴的中華之寶得到了更進一步的保護和完善。另外,中央美院給大同華嚴寺新建殿宇繪制的巨幅壁畫很多都是參考的崇福寺彌陀殿壁畫。
崇福寺彌陀殿和善化寺三圣殿是本次看到最漂亮的兩座大殿。
木構建筑朔州崇福寺觀音殿,崇福寺最后一座殿,金晚期,面寬五間,進深三間, 殿內梁架結構別具特色,采用特殊的雙重人字叉手梁架形制,將前槽金柱四根全部減掉,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一個創(chuàng)舉。后槽金柱四根全部豎立在佛臺上的塑像兩側。殿內活動空間沒有一根柱子,顯得異常寬闊,是金代典型的“減柱造”做法。另外崇福寺千佛閣,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為洪武年間造,大雄寶殿為明成化年間建造,天王殿也為明構,山門為新建。
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背面),國一,始建于遼,保大之亂(1122年)毀于兵火,現存建筑為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舊址重建。殿身東向,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單體建筑面積達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臺上,大雄寶殿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華嚴寺薄伽教藏殿(背面),遼構,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天宮樓閣已經不讓參觀了。大同善化寺,國一,遼金巨構,在大雄寶殿內看三圣殿,見另一帖。
應縣凈土寺,國六,金天會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創(chuàng)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距今已有860多年的歷史。大雄寶殿是全寺之主殿,為金代原物,深廣各3間,最富盛名的是金代的天花藻井,平面呈方形大殿設覆斗形大花板,以梁袱劃分9格,分別作成9個藻井,中部的斗8藻井最大,藻井下飾以天宮樓閣,作混金彩畫。
大同渾源荊莊大云寺大雄寶殿,國五,殿內主體構架為金代(1115年-1234年)所建,四壁有精美壁畫,因用作供銷社的倉庫而得以留存。本以為這樣偏僻的鄉(xiāng)村廟宇不會有太多人來,沒想到看門的大爺說,天天有人來,都是北京的,上午還來個外國人呢。
渾源永安寺傳法正宗殿,國五,建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規(guī)范, 木構建筑 表現了金代風格,墻壁上滿繪精美絕倫的壁畫。
應縣木塔,國一,壓軸登場,相信不久后就能入世界遺產,還得漲價,萬一哪天大修了想參觀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早去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