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設(shè)計必須要注重自然與建筑的結(jié)合,而庭院或是園林便是綠化的重點區(qū)域。而對于觀景來說,除了直截了當?shù)挠^賞,還可以透過墻上的透窗來仔細品味。四合院中的窗,是審美的必要構(gòu)件,是景色的另一種表達。
1、窗的美學思想
中國古典園林中窗的設(shè)置主要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人們獲得美的心理感受。清代美學家李漁在其《閑情偶記·居室部》中著重論述了窗的設(shè)計及其美學思想。他不僅強調(diào)窗欞的設(shè)計應(yīng)講究裝飾美,而且還力求把窗從整體上變成一幅畫。李漁曰:"欞不取直,而作欹斜之勢;又使上寬下窄者,欲肖扇面之折紋","儼然活樹生花",達到"會心之處不在遠,過目之物盡是畫圖"的境界。
2、窗的借景
借景是造園家創(chuàng)造和擴展藝術(shù)空間、增加審美價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個造園活動中布置和組織藝術(shù)空間的基本原則。每一個窗就象一個取景框來框取不同的景物,是畫也是窗,是窗也是畫。在江南古典園林中,景點或景區(qū)多由建筑、山石、水泉、林木以及花草或禽獸魚蟲等組成,而通過不同的觀賞景面和觀賞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景觀,從而達到空間層次上的變化與豐富,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應(yīng)。
3、窗的審美轉(zhuǎn)換
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另一個審美特點是通過窗來達到"審美轉(zhuǎn)換",即通過窗將一般事物確定為審美對象。一方面,窗的出現(xiàn)實質(zhì)上是為主體確定了一個特定的審美視角,使主體進入到特定的審美情境之中;另一方面,窗又為客體劃出了一個特定的范圍,窗起到了畫框的作用。
窗的轉(zhuǎn)換是處理集中審美視點的切入點,為主體提供一個特定的審美角度,使主體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同時,窗又為客體劃出了一個特定的范圍,使漫無邊際的對象有了邊際。當窗不存在的時候,我們主體的人與客體的物是處在同一空間的,主體與客體的關(guān)系并不明確。而當有了窗,空間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窗里的物成了主體的視覺中心,因而成為主體,而窗外的人成了客體,由于有了窗,人與物之間就有了距離,這種距離既指空間距離同時又指心理距離,空間距離是指由于有了窗,物與人之間有了"隔";而心理距離是主體由脫離現(xiàn)實而進入審美情境之后與物之間的"隔"。
同時,窗本身還具有"通"的特性,雖然主體與客體之間發(fā)生了"隔",但無論是漏窗還是洞窗,窗總會或多或少的將由于"通"而把窗外的物顯露出來。"通"與"隔"是相對的,正因為有了"隔",所以才有了"藏"、有了"虛";正因為有了"通",所以才有了"漏"、有了"實";也正因為有了窗的這些功能,人才可以以"見"視"不見",以"漏"見"藏",人才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想象窗以外的無限空間,窗在園林中的設(shè)置實質(zhì)上是為人們提供了更大的審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