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金抹在臉上”。中國人喜歡講門面,這一點在北京民居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四合院的大門一般占一間房的面積,構(gòu)件相當(dāng)復(fù)雜。就以營造名稱來說,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guān)、獸面、門釘、門聯(lián)等。四合院的大門崐就由這些繁多的零部件組成。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lián)。
為了確立封建秩序,大約從唐代起,朝廷就明確規(guī)定了不同爵位、品級的貴族宅院與大門的形制,這項制度一直延續(xù)至清?!肚鍟涫吕分杏涊d順治初年明確規(guī) 定,親王府“基高十尺,正門廣五間,啟門三”,“均紅青油飾,每門金釘六十有三”。郡王府、世子府“基高八尺”,“正門金釘減親王七分之二”。貝勒府“基 高六尺,正門三間,啟門一”,“門柱紅青油飾”。貝子府“基高二尺”,“啟門一”。“公侯以下官民房屋,臺階高一尺”,“柱用素油,門用黑飾”。
朝廷雖然只規(guī)定了親王貴族府第大門的形制,但從公侯以下民居的大門也仍然能看出戶主的身份高下。普通四合院大 門可分屋宇式與墻垣式兩種,屋宇式大門級別要高于墻垣式大門。屋宇式大門依門柱的位置不同又分廣亮門、金柱門、蠻子門、如意門。
廣亮門位于中柱間,大門里 外形成面積相等的門洞;金柱門位于金柱間,大門外的門洞小于門里的門洞;蠻子門直接安放在檐柱上,門外沒有門洞。這三種大門都為一開間,如意門則不足一 間,大門位置與蠻子門相同。這些大門中廣亮門級別最高。居住在屋宇式大門中的主人或在朝中為官,或為社會名流,或具富貴錢財。為了顯現(xiàn)門第的不同,當(dāng)官的 人家還會在大門框上,頂瓦之下加上兩件裝飾物叫做“雀替”和“三幅云”。這兩件東西本是木結(jié)構(gòu)的部件之一,但它的有無卻標(biāo)明了官民之別。
大門門簪之上叫做 走馬板,那地方恰好是一塊橫寬豎短的長方形空地,給掛匾創(chuàng)造了條件,于是匾上的字跡就成為宅主身份、職業(yè)的介紹。墻垣式大門是四合院中級別最低的,雖然因主人的財力、愛好,也作了簡單的修飾,居住在這種四合院的大多是一般百姓。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所描寫的祁家宅院就屬于這種院門。
所以在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大門不僅是宅院出入之處,大門直接顯示了主人的身份、家境以及社會地位,所謂“門第相當(dāng)”、“門當(dāng)戶對”,就是這個意思。“有身份”的四合院,一般不開大門,旁邊有一個小門,也叫門房,來辦事的人都要遞上自己的帖子,過去稱“名賜”,就相當(dāng)于今天的名片,下人穿過垂花門,呈給在內(nèi)宅的主人,如果是普通客人,由下人帶領(lǐng)引路;如果是重要的客人,主人會命下人開大門迎接
一些“有身份”的四合院門口還會有抱鼓石和上馬石。這兩種石頭都是有級別的,普通的人家是不允許設(shè)這兩塊石頭的。還有四合院的瓦和屋脊也都依據(jù)主人身份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定,譬如說在清朝時滿族人可以用銅瓦,而漢人當(dāng)了再大的官,也只能用陰陽瓦。當(dāng)官的屋頂可以是懸山頂,而老百姓的屋頂只能是硬山頂。
北京城舊時就有“東富、西貴、北貧、南賤”的說法,富商多住在東城,達官貴人多住在西城,北城是普通老百姓,而南城住的就是那些行走江湖的打把勢賣藝的人了。